科研产品

猴肝窦内皮细胞

产品名称:食蟹猴肝窦内皮细胞

货号:LV- HLSE004

规格:1million/管

品系:食蟹猴/猕猴

供体数:定制

货期:4-8周

保存条件:严格液氮储存,注意温度监测,特别是液氮罐来回复温可能影响复苏效果

运输条件:液氮运输

产品有效期:10年

质检项目:复苏数据(活率、活细胞数、污染物检测)、贴壁效果、LYVE染色(免疫荧光)、人畜共患病检测等。

产品信息
培养步骤
冻存处理
售后规定

运输方式

液氮运输

1、吸附式液氮运输,无游离液氮,冒白烟即说明正常。

2、温度监测设备严密监控运输过程中的罐内温度,如发现异常可拷贝温度记录仪上的PDF和excel数据(温度监测设备一头可拔掉,显示USB接头,插入电脑即可拷贝数据,如遇到困难,可联系销售人员和技术支持解决)。

3、合金密码锁,保证从发出到收货,没有第三方可以打开液氮罐接触细胞,保护细胞安全。

4、GPS定位器,细胞运输轨迹全程掌握,防止丢件。

5、液氮罐、温度监测设备、合金密码锁、GPS定位器为回收部件,请妥善保管,禁止破坏,否则会被拉入黑名单。

文章引用

适用范围

人肝窦内皮细胞(LSECs)作为肝脏中重要的非实质细胞,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多个科研领域的关键研究对象。以下是其主要的科研用途总结:

1. 肝脏疾病机制研究

LSECs在多种肝脏病理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,是研究肝纤维化、脂肪肝、肝癌及肝再生的重要模型:

肝纤维化与肝硬化:LSECs失窗孔(毛细血管化)是肝纤维化的早期事件,通过激活肝星形细胞(HSCs)分泌胶原蛋白,驱动纤维化进程。

脂肪肝疾病:LSECs通过脂质代谢调控(如STAT3通路)和抗炎作用,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(NAFLD)和酒精性脂肪肝(AFL)的发展。

肝细胞癌(HCC):LSECs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(如VEGF),参与肿瘤微环境重塑及转移调控,其标志蛋白(如PLVAP)的异常表达与HCC预后相关。

肝再生:LSECs与肝细胞协同分泌生长因子(如HGF),促进损伤后的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。

2. 免疫调控与耐受机制研究

LSECs在肝脏免疫微环境中具有双重角色,是研究免疫耐受与炎症平衡的关键靶点:

免疫耐受诱导:通过表达清道夫受体(如SR-H)和模式识别受体,LSECs清除病原体并抑制T细胞活化,维持肝脏的免疫耐受状态,但也可能导致病毒持续感染或肿瘤免疫逃逸。

炎症调控:LSECs分泌抗炎因子(如前列腺素、一氧化氮),抑制过度炎症反应,同时通过内吞功能清除血液中的内毒素和炎性介质。

肠-肝免疫轴协调:LSECs通过调控免疫细胞迁移(如巨噬细胞、T细胞),在肠道来源的抗原处理中起桥梁作用,影响炎性肝病的进展。

3. 药物代谢与纳米医学研究

LSECs的高效清道夫功能使其在药物递送与毒性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:

药物清除机制:LSECs通过清道夫受体(如Stabilin-1/2)快速清除血液中的大分子(如脂蛋白)和纳米颗粒,影响药物半衰期及疗效,是优化纳米药物设计的重要考量。

靶向治疗开发:研究LSECs的清除机制可为减少药物非特异性摄取提供策略,例如通过修饰纳米颗粒表面以避开LSECs的识别。

毒性评估模型:LSECs对药物或环境毒素的敏感性(如肝窦毛细血管化)常用于评估肝损伤机制及保护性药物的筛选。

4. 血管生物学与微循环研究

LSECs的独特血管特性为血管生成与微循环调控提供了研究平台:

血管通透性调控:LSECs的窗孔结构和动态变化(受Rho-ROCK通路调控)影响肝窦内外物质交换,是研究血管通透性机制的理想模型。

凝血与抗凝平衡:LSECs分泌肝素、PGI2等抗凝因子,维持肝窦内血流畅通,其功能异常与肝病中的血栓形成相关。

血管再生研究:LSECs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(如VEGF、Angiopoietin-2),在肝再生或肿瘤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。

5. 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应用

LSECs的生物学特性在人工肝支持系统和抗凝血材料开发中具有潜力:

人工肝装置:LSECs的内皮化表面可模拟天然肝窦的代谢和免疫屏障功能,用于构建生物反应器或器官芯片。

抗凝血材料:LSECs的天然抗凝特性(如分泌PGI2)被用于设计抗血栓涂层,改善医疗器械的生物相容性。

总结

人肝窦内皮细胞的科研用途涵盖肝脏疾病机制、免疫调控、药物开发、血管生物学及生物材料等多个领域,其多功能特性使其成为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重要桥梁。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LSECs在代谢调控(如维生素A储存)和跨器官互作(如肠-肝轴)中的新机制。

由于我司产品说明书半年更新一次,以下步骤仅作参考,以公司随货说明书为准

 

II  试剂与材料

Ø 肝窦内皮细胞(Cat# LV- LESC001/2/3/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Ø 肝窦内皮细胞培养基(Cat# LV- LSEM001)          

Ø 胶原包被培养板//LV-Coated)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Ø 无菌15ml离心管

Ø 一次性移液管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Ø 37℃/5%CO2培养箱     

Ø 移液枪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Ø 恒温水浴锅(37预热)

Ø 冷冻水平离心机(带水平转子,可离心15ml离心管)        

Ø 生物安全柜

Ø 宽口移液枪头(普通移液枪头剪去尖头,再灭菌使用)

Ø 75%酒精

重要提示:解冻时,冻存细胞转移必须使用液氮转移;在整个复苏实验过程中必须全程使用宽口枪头。


III 细胞的复苏与铺板

1. 肝窦内皮细胞培养基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充分预热。

2.将冻存的肝窦内皮细胞从冷藏位置经液氮迅速转移至37恒温水浴锅中将冻存管尽可能多的浸入

1. 37水中,顺时针水平摇动,但必须确保冻存管管盖保持在水面以上。

2. 解冻冻存管约90~120s,至冻存管中只有少量碎冰漂浮即可。

3. 75%酒精消毒冻存管,并将其转移到生物安全柜。

4. 用宽口枪头将细胞重悬(轻轻吹打2次),并转移至10ml热培养基15ml离心管中(注意:冻存管与枪头上残留细胞,可用1ml复苏培养基洗冻存管与枪头)。

5. 细胞逐滴加入预培养基中,最后轻微上下颠倒3次混匀。

6. 600g4℃离心5min,去上清并用培养基重悬。

7. 沉淀的细胞用肝窦内皮细胞培养基重悬并定容至4ml,用台盼蓝排除法测定细胞的活力和细胞总量。

8. 将细胞按3×104cells/cm2接种至胶原包被培养板中。摇匀,在37℃/5%CO2培养箱中培养,24h后换液。


IV 细胞培养与传代

1. 细胞融合度达到80%时可进行传代。

2. 提前将培养基、PBS、胰酶放入37℃水浴锅内预热,用75%酒精擦拭后再放入超净台内。

3. 吸除旧培养液,加少量PBS润洗细胞,加入适量胰酶,使加入的胰酶能盖住细胞,37℃孵育,约2~3min显微镜下观察。

4. 待贴壁细胞间间隙变大、细胞趋于圆形但还未漂起时弃去胰酶,加入新鲜培养基,晃动细胞,终止胰酶作用,用吸管小心吹打贴壁的细胞,制成细胞悬液(控制吹打的力度,避免产生大量的气泡)。

5. 600g,室温离心5min,去上清并用肝窦内皮细胞培养基重悬。

6. 将细胞悬液按3×104cells/cm2接种到新的胶原包被培养瓶/板内,置37℃/5%CO2培养箱中培养,隔天观察贴壁生长情况。

细胞复苏后不可再冻存

关于售后

如您发现产品有任何质量问题,请您收集原始数据,并第一时间联系公司销售或者技术支持,公司安排人员保证售后。每个实验室条件不同,操作人员习惯不同,熟练程度不一样,实验失败存在客观因素。如未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、超过售后时限,公司不做售后,请老师理解与支持。

售后有效期与提供的原始数据:

复苏问题:立刻报告异常;提供台盼蓝染色或者AO/PI染色。

污染问题:复苏96小时以内;提供相差显微镜照片。

纯度问题:一个月内;提供免疫荧光或者流式结果。

VI 联系电话

公司电话:0755-28284050

技术支持:19902901483(周博士)

细胞培养指南